國產軸承與進口軸承的差距到底有多大?
近幾年我國軸承發展不斷進步,慢慢形成產業化,目前世界軸承市場我國大約百分之十左右,銷量占據世界第三。但是與世界軸承工業強國相比,我國軸承還存在一定差距。主要表現就是高技術、高精度、高附加值的產品比例低,產品的穩定性需要進一步提高與改進。
我們使用的進口軸承品牌可能最多的就是SKF、NSK、FAG、TIMKEN了。在選擇軸承的時候為什么我們選擇進口軸承而不是國產的軸承呢。今天我們一塊來看一下國產軸承和進口軸承之間的差別!
宏觀方面:
1、中國軸承行業的生產能力,中國的軸承企業不下2000家,相當于世界軸承企業的5倍。但是產能卻只和美國TIMKEN軸承大體相當。相當于瑞典SKF軸承的一半,日本NSK軸承的百分之十幾。
2、品種方面:世界軸承的品種可達十幾萬。中國生產的型號卻只有2萬余種。而且大多的還是大路貨,新產品的研發上與世界軸承的差別太大。
微觀方面:
1、軸承的精度:國產的軸承的尺寸偏差和旋轉精度雖然和進口軸承已經非常的接近。但是與SKF進口軸承在離散度上還有一定的差距。國外早已開始研究和應用“不可重復跳動”這樣精細的旋轉精度指標,而中國在此方面的研究還是空白。
2、在振動、噪聲與異音方面,日本已推出靜音及超靜音軸承,而中國軸承的振動極值水平與日本軸承相比,一般要相差10dB以上。
3、在壽命與可靠性方面,以深溝球軸承為例,國外名牌產品的壽命一般為計算壽命的8倍以上(最高可達30倍以上),可靠性為98%以上(或追求與主機等壽命),而中國軸承的壽命一般僅為計算壽命的3至5倍,可靠性為96%左右。
4、在高速性能方面,國外名牌產品的DmN值達4乘106毫米 r/min,而中國軸承僅為2乘106毫米 r/min。
中國的軸承行業興起于1950年,僅僅發展了幾十年,比起外國幾百年的歷史來說確實優勢不大。但是隨著不斷的發展和完善,已經成為位于瑞典、日本、美國之后的第四大軸承國,國產軸承雖然和進口軸承有著很多的差距,但是經過中國人民的不斷努力肯定會開發出更多的優質軸承產品,也會有很多優秀的軸承企業誕生。